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鲜明揭示了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根本归宿融创配资,是我们深入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所在
文 | 黄达玮 王海军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鲜明揭示了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根本归宿,是我们深入推进新时代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持续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优良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纽带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作风关系着党能不能把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能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党的作风好,联系群众就会更紧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能更顺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从党史上看,作风建设始终贯穿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既是党的自我革命重要内容,更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所在。党的作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在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否牢固。优良作风不仅是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纽带,更是我们党赢得民心、凝聚民心的关键支撑。
党的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风建设有没有成效、成效大不大,关键看有没有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融创配资,把群众满意作为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才能真正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落地落实,持续增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因此,我们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改进作风,这也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的必然要求。
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应有之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调查研究既是了解实际、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的过程。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沉下去、听进去、悟出来、办起来,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群众感情,也关系着党群关系是否紧密。
调查研究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能让政之所向契合民之所望。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要真正掌握实情、破解难题、化解民忧,就必须深入群众,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从毛泽东同志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要在实际中去调查,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客观事物;到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通过调查全面掌握社会发展实情;再到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注重把调查研究作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有效抓手,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以调查研究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要真调查、真研究。如果调查研究只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或者自说自话,对群众诉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势必导致数据失真、情况失察,群众自然不买账。这样的“假调研”,不仅败坏党的作风,更挫伤群众信任、伤害党群关系。真正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群众路线。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不能仅靠看材料、听汇报了解情况,而要带着问题到现场、进村入户问实情、沉到一线找答案。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倾听群众所忧所盼,把调研做深做实,把民意变成决策依据,把调查成果变成发展实效。
制度建设是推动作风转变的根本保障
制度之所以关键,在于其稳定、持久、规范的内在特质,是作风养成的根基、作风转变的依托、作风长效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使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关系真正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从严管党治党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具有深远意义,不仅从调查研究、会议文风、公务接待等方面提出了八条“铁规矩”“硬杠杠”,更释放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中央八项规定将作风要求具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在行为上对标看齐,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健全改进作风的制度利器,不仅要立住“硬杠杠”,还要激活“软引擎”—通过制度规范解决“做不做”的问题,通过精神文化引导解决“愿不愿”的问题。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就是要将制度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固化为行为惯性。只有当制度成为文化、纪律转变为信念,才能更好地将作风建设由外在规范化为内在追求,让党群关系从“有联系”走向“真联系”,从制度性的联结迈向情感上的紧密团结。
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异反弹仍不时出现,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尚未根除,一些党员干部在落实政策、服务群众中仍存在懒政懈怠等现象,这也表明党的作风建设远未到歇歇脚、松口气的时候。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唯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化风成俗。要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年度述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防止“落实变走样”“整改走过场”。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群众导向相统一,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蹲点督查,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最终要落实到人。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群众、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调研中体现真情,在落实中体现担当。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才能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要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支持转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楫前行的强大动力。
党风连着民心,作风决定兴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凝聚力量、推动事业;要持续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赢得历史主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融创配资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