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结党在作风建设上的历史经验富旺配资,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文 | 冉昊 李鸿禧
作风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作风建设视为党的建设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深刻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艰难险阻、赢得人民拥护的内在逻辑。系统总结党在作风建设上的历史经验,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以党性教育为根基富旺配资,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我们党始终将党性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铸魂工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铸魂,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防线。
党在创建之初即将党性原则写入纲领,要求党员严守立场。延安整风运动中,党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目标,将党性教育与思想路线统一,使全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实现了思想统一,这是“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关键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思想铸魂”为根本,以创新理论武装筑牢信仰根基,确保全党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政治定力。党性决定作风的成色,只有时刻锤炼党性,方能锻造过硬作风,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以党群关系为核心,厚植作风建设的血肉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厚植作风建设的血肉根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剪下半条被子留给群众,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共产党员”;改革开放以来,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党中央顺乎民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孔繁森两次进藏,行程8万多公里富旺配资,与藏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用生命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誓言。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历史深刻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什么时候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以领导干部为关键,发挥作风建设的头雁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我们党始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切实掌握了作风建设的主动权。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与朱德就带头遵守纪律,强调“守纪律要首先从上边守”;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为领导干部敲响了防骄破满的警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正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中央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抓起,自上而下推动,带动层层落实,形成“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良好局面,使“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
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人先正己”,敢于“拿自己开刀”。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弘扬优良作风,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确保作风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作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增或修订的党内法规都与党的作风建设相关联,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比如,先后两次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将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进一步细化实化;先后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纪法贯通等最新精神通过制度化加以体现;建立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通报月报制度、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再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些制度性规范引领作风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以调查研究为方法,夯实作风建设的科学基础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我们党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在调查研究中把握规律、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早在瑞金苏区时,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开展蹲点调查,写下《寻乌调查》,详细了解城市商业、土地关系等情况,为制定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提供依据;在延安时强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推动全党形成“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运用这一传家宝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
做好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既要“解剖麻雀”,更要“系统分析”。只有扑下身子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才能使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符合客观实际、顺应群众期盼。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作风建设永无止境。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新时代的巍峨巨轮,从“进京赶考”的清醒坚定到“新的赶考”的勇毅前行,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和“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自觉。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作风建设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以过硬作风战胜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富旺配资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